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形态特征
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长20-40厘米,宽8-15毫米,钝头,全缘,粉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苞状总苞膜质;花梗长短不一;花被管细,灰绿色,近三棱形,长约2厘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具短尖头,扩展,白色,芳香;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长不及花被的一半;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根:水仙为须根系,由茎盘上长出,乳白色,肉质,圆柱形,无侧根,质脆弱,易折断,断后不能再生,表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横断面长方形,皮层由薄壁细胞构成,椭圆形。为外起源,老根具气道。
球茎:中国水仙的球茎为圆锥形或卵圆形。球茎外被黄褐色纸质薄膜,称球茎皮。内有肉质、白色、抱合状球茎片数层,各层间均具腋芽,中央部位具花芽,基部与球茎盘相连。
叶:中国水仙的叶扁平带状,苍绿,叶面具霜粉,先端钝,叶脉平行。成熟叶长30-50厘米,宽1-5厘米。基部为乳白色的鞘状鳞片,无叶柄。栽培的中国水仙,一般每株有叶5-9片,最多可达11片。
花:花序轴由叶丛抽出,绿色,圆筒形,中空;外表具明显的凹凸棱形,表皮具蜡粉;长20-45厘米,直径2-3毫米。伞形花序;小花呈扇形着生于花序轴顶端,外有膜质佛焰苞包裹,一般小花3-7朵(最多可达16朵);花被基部合生,筒状,裂片6枚,开放时平展如盘,白色;副冠杯形鹅黄或鲜黄色(称金盏银台。尚有金盏金台——花瓣副冠均为黄色;银盏银台——花瓣副冠均为白色)。雄蕊6枚,雌蕊1枚,柱头3裂,子房下位。
水仙花瓣多为6片,也有8片的,酷似椭圆形,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花葶自叶丛中抽出,高于叶面;一般开花的多为4-5片叶的叶丛,每球抽花1-7支,多者可达10支以上;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着花4-6朵,多者达10余朵;花白色,芳香;花期1-2月。
果实:为小蒴果。蒴果由子房发育而成,熟后由背部开裂,中国水仙为三倍体,不结种实。
生长习性
水仙为秋植球根类温室花卉,喜阳光充足,生命力顽强,能耐半阴,不耐寒。7-8月份落叶休眠,在休眠期鳞茎的生长点部分进行花芽分化,具秋冬生长,早春开花,夏季休眠的生理特性。水仙喜光、喜水、喜肥,适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喜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前期喜凉爽、中期稍耐寒、后期喜温暖。因此要求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春秋季多雨的气候环境。
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处给予充足的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通过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 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反之,则叶片高瘦、疲软,叶色枯黄,甚至不开花。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pH在5-7.5时均宜生长。
主要价值
观赏
水仙花在客厅,能让人感到宁静、温馨。客厅是家人团聚和会客的场所,适合选用艳丽插花和高贵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里,可以吸收家里放出的噪音,吸收家里放出的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从物理学的角度减轻了一个多再一个空间里面多余的负担,舒服的家就是风水好的家。
中国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它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就能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人们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水仙花在书房和睡房,营造出一种恬静舒适的气氛。布置的时候应注意营造一个优雅宁静的氛围,可放置水仙这种清秀文雅的花卉,数量不宜过多使整个书房显得文雅清静,环境好了,自然是一块风水宝地,然人做事还是休息都会更加有力量。
药用
水仙以鳞茎入药,春秋采集,洗去泥沙,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疗效。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等症。
化学成分: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同属植物白水仙
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鳞茎中含白水仙胺(Papyramine,C18 H21
O4 N,为石蒜伦碱的立体异构体)、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
水仙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鳞茎毒性较大。误食后有呕吐、腹痛、脉搏频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规律、体温上升、昏睡、虚脱等,严重者发生痉挛、麻痹而死。鳞茎的浸剂对豚鼠、兔和猫的子宫都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能使鸽呕吐。小鼠腹腔注射水仙总生物碱LD50为182mg/kg;狗肌肉注射16mg/kg,出现活动减少、不食,部分死亡。
经济
水仙花花香清郁,鲜花芳香油含量达0.20%-0.45%,经提炼可调制香精、香料;可配制香水,香皂及高级化妆品。水仙香精是香型配调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水仙花清香隽永,采用水仙鲜花窨茶,制成高档水仙花茶,水仙乌龙茶等,茶气隽香、味甘醇。
植物文化
市花
水仙是柬埔寨的国花。
1997年8月28日,中国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福建省省花。
1984年10月26日,中国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邮票
1990年2月10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水仙花”特种邮票,志号:T
147,共4枚,由万维生设计。第一枚“金盏银台”;第二枚“千瓣素影”;第三枚“瀑布迎春”;第四枚“玉蕊满堂”。从第一至第四枚分别以褐、青、蓝、绿为底色,色彩凝重,更衬托出水仙花的娇媚。
名画
此卷卷前原题签写道“王吏部禄之抚宋人设色水仙”,画卷末款署“己未仲春毂祥写”,当是作于1559年,为晚岁仿南宋赵子固精品。绘怒放水仙四簇,聚散合宜,整卷结构犹如演出一出戏剧,或若吟诵一首诗词,起承转合天然巧成。卷首一簇主势偏左,自然引导视线前移,第二簇由三枝组成,其中一枝承接前簇,相互迎揖,有婉然羞涩之态,转而主枝端庄,左右开合,与第三簇形成画卷高潮,数朵水仙花争相斗艳,或俯、或侧、或全盛、或半开,一派盎然生意,掩映其后的两块湖石也呈扇状,姿态高古,其皱、涩质地与柔嫩花叶形成鲜明对比,各得其所,末簇舒展,花朵回首顾盼,楚楚可人,掩卷之时,若有不舍之感。画面勾勒精工,笔致细腻,设色浓艳而不乏文雅。王氏自己对此幅临仿之作甚为满意,卷后书《水仙花赋》长段,清代收藏家陆时化与其子陆愚卿也于尾跋长题,不断咏叹。
王榖祥(1501-1568),明代画家。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在官场失意,弃官归里,入文徵明之门。擅画花鸟,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也工书法篆刻。用笔自如清新,顿挫有力,画面文人气息浓厚,具有一定寓意和古拙朴厚的妙趣。
水仙花特殊雕刻法
【杯状雕刻法】
于主球茎由下至上1/2~2/3处环刻一周,将刻痕以上的鳞片慢慢剥除,待花苞剥露后,向下雕挖,直到花苞全部裸露,再按“蟹爪水仙的c、d道工序处理,即删削叶片、雕刮花梗。使整个主球茎宛如银杯,水养后,花、叶卷曲在杯中及周围。两个侧球茎的叶片伸长之后,拢起作为篮把,状如“喜庆花篮”。
【掏空雕刻法】
此法以观赏球茎为主,故应尽量保留完整球茎。首先将球茎顶端切除1/3(或更小),然后将鳞片用槽形刀、匙形刀挖出,掏空球茎内部,留下完整的芽苞,再行删削叶片和雕花梗。使卷曲的花、叶在完整洁白的球茎顶端生长开放。掏空雕刻法是“玉壶生津”等造型的主要技法。
【背部雕刻法】
此法从球茎背部进刀,将内部的鳞片挖出,留下芽苞,再进行删削叶片及雕刻花梗。背部雕刻法要求创口尽量小球茎正面尽量保持完整。
Sumb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