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gant Rose - Working In Background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1. 梅花,花中君子,雪中高士之花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 Prunus 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Ø  梅花的特征
落叶乔木;树高410米。树冠开展,樹幹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纵驳纹。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具托叶,常早落。梅的花期在晚冬,即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后叶。花五瓣,直径1~3厘米。花野生型为白色,有玫瑰红及深红等人工变种。叶在花落之后很快抽出。叶椭圆型,叶尖箭形。果实于初夏成熟。因为果实成熟时期恰逢中国江南雨季,所以这种时期又被称为梅雨季节。果实圆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浅槽。果皮绿色,采摘后逐渐转黄,并可能呈现红色,此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果肉呈黄色。

a.       
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

b.      
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茶、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也有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3月,华北地区3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子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长。

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

梅花的药用价值主要是果实青梅、乌梅和白梅以乌梅为多。
1.      药用与采集药用叶、花、梗、根、果实及种仁。叶春、夏、秋采;花早春盛开时采;梗、根用时采;果实青和熟时分别采;种仁取掉果皮即得。

2.      性味与归经性平味酸无毒。入肝、脾、肺、大肠经。

3.      功能与主治乌梅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之功效。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白梅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叶治休息痢并霍乱。根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疠。梅梗治妇人久惯小产。种仁清暑明目除烦。

4.      应用与处方:
1)     诸疮胬肉乌梅肉一枚用盐水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或用乌梅、黄连、灶下土等为末茶调服。又有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末敷恶肉上。 (《本草纲目》)
2)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人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周。 (王氏《易简方》)
3)     折伤金疮干梅烧存性捣末敷之。 (《千金方》)
4)     马汗入疮作痛乌梅连核捣烂以醋和敷。仍先刺疮出去紫血乃敷之系定。 (《经验方》)
5)     狂犬伤毒乌梅末以酒服二钱。 (《千金方》)
6)     指头肿毒痛甚者乌梅肉和鱼鲊捣封之妙。 (《李楼奇方》)
7)     小儿头疮乌梅烧末生油调涂。 (《圣济录)
8)     伤寒疮生下部者乌梅肉三两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三十丸。 (《圣惠方》)
9)     硫黄毒发令人背膊疼闷目暗漠漠乌梅肉一两 () , 沙糖半两浆水一大盏煎七分呷之。 (《总录》)
10)喉痹乳蛾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腌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俱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疾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
11)消渴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温服。 (《简要济众方》)
12)泄痢口渴乌梅煎汤代茶日饮。 (《扶寿精方》)
13)产后痢渴乌梅肉二十个麦门冬十二分以水一升煮七合细呷之。 (《普济方》)
14)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真茶、蜜水各半煎饮之。又方乌梅肉 (、黄连各四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次饮服二十丸日三次。 (《圣惠》又方梅实叶水煎代茶饮;乌梅烧存性为末每次一克米汤冲服。
15)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汤饮下。 (《圣济总录》)
16)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 (《肘后》又方乌梅肉、白梅肉各七个捣烂人乳香末少许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汤下日三次。 (《袖珍》)
17)大便下血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服。 (《济生方》)
18)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本草纲目》)
19)血崩不止乌梅肉七枚烧存性研末。米饮服下日二次。
20)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 (《食疗本草》)
21)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 (《如宜方》)
22)水气满急乌梅、大枣各三枚水四升煮二升纳蜜和匀含咽之。 (《圣济总录》)
23)梅核膈气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腌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 (《龚氏经验方》)
24)心腹胀痛短气欲绝者乌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纳钱二七枚煮二升半顿服之。 (《时后》)
25)劳疟劣弱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甘草三寸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温服即止。 (《图经本草》)
26)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27)痰厥头痛乌梅肉三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 (《时后方》)
28)伤寒头痛壮热胸中烦痛四五日不解乌梅十四枚盐五合水一升煎半升温服取吐。吐后宜避风。 (《梅师方》)
29)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 (炙燥。并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次服二丸日三次。 (《圣惠方·乌梅丸》)
30)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侮汤调下。 (《妇人良方》)
31)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 (去皮) , 蜀椒四两 (出汗) , 桂枝 (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乌梅丸》)
32)蛔虫上行出于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 (《日用本草》)
33)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 (《刘涓子鬼遗方》)
34)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5)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 (头溃疡也有效。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36)细菌性痢疾乌梅18 (压碎) , 香附12加水150 毫升以文火煎熬俟药液浓缩至50 毫升时过滤早晚分二次服。
37)钩虫病乌梅0.5——加水500 毫升煎成120 毫升早晨空腹一次服完;二煎在午餐前一次服下。或用乌梅去核文火焙干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每日食前服。
38)牛皮癣乌梅斤水煎去核浓缩成膏约每服半汤匙 (3) , 每日次。 (以上三方为临床报道方)
39)月水不止梅叶 (、棕榈皮灰各等份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圣济总录》)
40)中水毒病初起头痛恶寒心烦拘急旦醒目剧梅叶捣汁三升饮之。 (《肘后》)
41)下部虫暨梅叶、桃叶一斛杵烂蒸极热纳小器中隔布坐蒸之。 (《外台秘要》)
42)胆囊炎梅树根 (多年的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43)瘰疠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服。 (《福建中草药》)
44)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 (《道听集》)
45)乌梅丸加减治胆道蛔虫乌梅、干姜、党参、槟榔、苦楝根皮、使君子、木香、川椒、大黄、细辛等。水煎服日一剂二次分服。
46)乌梅煎治过敏性疾患防风、柴胡、五味子、乌梅、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47)白癜风乌梅 (鲜者捣汁涂擦。或烧存性醋和涂抹。 (经验方又方乌梅肉和松脂粉捣末混合贴敷患处可逐渐治愈。
48)胃扩张将成熟前的梅实捣烂日晒至软膏状时用等量甘草末调和每日服一茶匙。
49)风湿痛白梅2030 入沙锅文火水煎 (加水适量一小时左右,
50)中风口紧闭先用乌梅搓擦牙齿待患者张嘴根据症状继续治疗。如有痰鸣6克白矾粉用生姜汁调和饮服;若无痰鸣取黑豆5400 毫升火炒 (冒烟为宜) , 趁热倒入5400 毫升酒中服酒一杯疗效甚佳。
51)中毒症痢疾、急性肠炎梅实膏黄豆粒大小服个。
52)糖尿病、肝脏病梅实膏适量饮服。
53)湿疹、手足癣、秃头梅实膏兑水涂患部。
54)无副作用的避孕梅实膏加10 倍的水稀释注入阴道内有效。
55)伤寒、霍乱等传染病流行梅实膏兑水服用可起预防作用。 (以上5方为日本医学博士洼田孝、加藤英一的临床报告)
梅实膏制作取末成熟的青梅实砸烂去核籽取梅肉再细捣取其汁入沙锅置于文火上煎煮待汁液呈暗褐色表层冒气泡成膏状时停火装入瓶子放于阴凉处备用。
56)被狗咬伤乌梅研为细末7用酒调服天。
57)吐血及大小便时带血梅实烧黑研末用水冲服可止。
58)呕吐、泄泻白梅捣烂水煎服。
59)食物中毒梅实一个捣烂水煎服可代茶频饮效果佳。
60)口腔炎且舌面或嘴唇糜烂、痛肿时梅实烧成灰研为细末含于口中可治愈。
61)牙痛梅实置于烤架上上面倒扣空罐头盒 (不让空气进入烧黑研末涂于口腔内痛牙处并在口腔外贴敷梅实肉止痛。
62)蛔虫引起的剧烈腹痛 (主要症状是肚脐周围疼痛伴有鼻孔瘙痒) : 将梅实置于烤架上其上倒扣一罐头盒烧黑研末用水服。
63)感冒初期梅实1——放烤架上其上倒扣一罐头盒烧黑研末加等量白糖或生姜汁用热水冲服。
64)胃粘膜炎、胃痉挛梅实、大枣 (去籽、皮、杏仁127的比例混合研细末男性温水服女性少量米醋服。一次不见效可再服。
65)食物中毒而引起的腹痛梅实大的一个小的二个水煮捣烂成软糊状一点一点的服可止痛。
66)腹泻梅实大一小二水煎捣烂成糊状一点一点的服可止。
67)大小便带血或子宫出血大麦秸灰40乌梅碗煎至1, 1 次服每日次。
68)大便干燥而身体不舒适乌梅10 个蒸后去籽制成大枣大小的药丸放入肛门内。
69)盗汗桃奴乌梅葱根5共水煎每日服次。
70)神经痛梅实肉浸泡于烧酒待泡至稠糊状时用纱布包上贴敷于疼痛处。 (5670 方见《妙药奇方》)

Sumber:

http://www.baike.com/wiki/%E6%A2%85%E8%8A%B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